开发工作要面对很多压力, 尤其是在时间方面。做开发的都要面对测试。这句话听起来有些消极,是因为,开发往往觉得测试环节是道坎,劳神,费力,耗时间。然而,是否要省下测试的时间,需要仔细衡量功能、性能、安全性、耐久性等等方面的风险。
测试不是万能的,但往往是万万不能随意跳过的。我们要测试每个零部件,还要测试产品作为整体的各方面表现与预期之间的差异。差异有正有负。正差异是说产品表现超出预期。负差异则相反。负差异需要改进设计,重新打样,然后再次进行测试,直到满足预期。这些步骤可能是“劳民伤财”的。但是,权衡潜在的质量风险,跳过测试环节可能会得不偿失。惨痛的教训比比皆是。随手拿一个:曾有人在粉饼的马口铁盘的镀锡层上省了三分钱,但又怕测试通不过,所以跳过了测试步骤。后来,这种马口铁盘在粉饼灌装后陆续生锈,并导致产品氧化变色,整个项目在出货前夕时被叫停,错过了市场部筹划了半年的营销计划,导致了几百万美元的广告损失,产品损失和利润损失。
其实磨刀不误砍柴工。 测试的目的是检验我们的设计能够达到预期。这些预期包括很多方面, 功能、性能、安全性、耐久性等等。如果在产品设计之初,就能将测试所需要的成本考虑进去,也就不是什么问题了。
测试中也会有正差异。顾客一定认为这是好事儿。对于采购就不一定了。其实,用好测试,发现这些正差异,消除它们带来的额外开支,是可以省钱的。测试所带来的经济成本,在正负差异上,是可以“功过”相抵的,然而,却能对质量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
测试本身也需要被测试。测试往往是建立在经验,传统,各类标准以及流程之上。例如,环境老化测试是一项加速测试。我们需要模拟产品在生命周期中,在流通环节所能碰到的各种恶劣条件:高温,高湿,光照,机械力等等。产品生命周期远大于我们的测试的时间。这个时候,经验和验证试验可以帮助我们初步建立起一套测试的方法。然而,世界之大,我们的经验往往有限。在我们发现现有测试无法满足新的环境时,需要及时调整或改变测试的方法。比如,我们的产品最早只在北美销售和使用,随着生意的拓展,印度也也列入销售的日程了。这时,在正式向印度发售产品前,环境温湿度的影响就需要预先被考虑进去。再如,为亚洲开发产品时,我们需要考虑到亚洲的消费者对包装的习惯和要求。我碰到过不少日本消费者的投诉。其中一个投诉的原因是,消费者购买了一块粉饼,她很喜欢粉饼的质地和颜色,但是每次使用前都要请丈夫帮忙把粉饼盒掰开,或者干脆不把它盖严实。这是因为这款粉饼盒的打开力还是按照欧洲标准设计的,对她来说,力偏大了。每次打开时,她都担心会伤到她漂亮的指甲。同样,新的产品形态出现了,我们也需要不断地对测试进行更新。
测试的新趋势因该是要将测试的理念融入到设计开发的整个过程中,从最初的预期设定到制成品的整体测试。这可以称为LEAN Development。它将产品的设计过程与用户的体验即时地联系起来。在产品开发的每一阶段都要积极地、随时地获得用户的反馈。并针对反馈对设计加以改进。消除正负两种差异,做出用户体验和成本控制都高效的设计。
虚拟测试,或者叫做模拟测试可以为产品开发的早期提供高效的辅助。这种测试方法利用计算机的运算来预测材料或结构的强度;验证一项设计的功能;预测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等。它灵活、高效,而且相对实体测试往往要廉价得多。例如,涉及到模具修改的测试。虚拟测试也不是万能的。毕竟,用户的真实体验是很关键的。而且,“纸上谈兵”是需要实践来检验的。所以,利用实际的测试对设计进行验证还是必要的。
测试在现代设计中经历着一段低谷时期,尤其是在中国制造中。从大学教育到生产实践,测试被认为不那么重要或者是高投入低产出。这种理解并非偏颇。这是测试工作在生产过程中的被动角色带给各方面的印象。我们都想开发出高质量的产品,这点从我们对德国制造的崇拜就能体会得到。测试能对质量做出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然而,测试自身也需要在产品开发过程中更积极地参与,走到产品开发的更前端。
感谢包装之家给我发言的机会。我还想说,包装之家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我们的会员遍布产业链的各个平台。让我们在这个大家庭中,互相学习,共同创造,一起为中国制造的荣誉努力。
1、包装材料与内容物不相容造成的材料膨胀。 |
2、材料的内应力集中在环境测试下出现的裂纹。 |
3、包装装潢与内容物不相容造成的装潢脱落。 |
4、模拟用户不慎将产品跌落造成的破坏。破裂的玻璃碎屑如果混入产品是很危险的。 |
5、一块化妆镜在高低温环境测试中出现镜面碎裂。 |
6、粘合剂与材料的不相容造成的粘合剂软化,配件脱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