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日本快消品市场的包装质量要求

by 系统管理员
22/09月2014

作为一名研发人员,无论是配方或者是包装,都会有相同的感觉:开发日本上市的项目或者同日本同事合作开发项目都显得比较艰难,我想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日本市场对于产品的质量通常都有着特殊而又高于一般水平的标准。

去年有一位日本包装研发同事来中国交流工作,有幸参加了他组织的一场有关日本市场消费品质量要求的介绍,感觉颇有收获,在此同大家分享。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日本这样一个如此成熟的消费市场是如何看待产品质量的。因为文化的缘故,日本可能是将“顾客就是上帝”这句话执行得最到位的市场了,他们对于消费者的反馈,包括开发前中期的意见,以及成品买回家使用后的意见感受,都会被认真严肃地对待,并最终会针对性地将改进贯彻实现。所以可想而知,他们对于质量投诉的反应了。每一条消费者的通过热线反馈都会被分门别类地记录下来,例如时间,包装,配方,品类,批号等等,方便公司分析追踪查找原因,除了热线,另外一条典型的投诉源头便是经销商或者零售商向工厂的投诉了,在中国,显然后者会占到比较大的比例,而在日本,发生后者投诉的情况是比较罕见的,因为他们的供应链也早已将产品质量的要求植根心中,反而来自于消费者热线的投诉才是他们要处理的主要内容,而内容大多是涉及配方或者包装的设计因素的。下面有一个例子: 

日本市场有非常高比例的补充袋装,为了方便打开和倾倒,各式的袋口、撕裂线设计也很多,这方面的投诉也占了一定比例: 

*初始的设计:激光撕裂线于spout呈图示角度 

*收到了消费者关于使用中会撕过头导致spout失效的投诉 

*由质量提供数据,研发分析原因 

*最终改变diecut的设计,从而改善此类问题,并将这个经验作为alert或者best practice分享 

 

第二,既然日本的产品质量要求不同,我们来看一下对于研发阶段的包装测试要求又有何不同?下表中我列举了一些:(以同一公司,同一品类的包装在日本的测试要求和全球通用测试要求为比较) 

项目 

测试条件 

日本要求 

全球要求 

跌落测试 

温度 

5℃ 

室温(24℃) 

通过标准 

一个样品跌6个方向无明显缺陷 

6个方向,每个方向各跌一个样品,无明显缺陷 

Corrosion 

温度 

55℃ 

50℃ 

条件 

灌装一半容积,因为生锈易发生在料体和空气交界处 

样品完全被料体浸没 

铰链强度 

温度 

5℃ 

RT 

Decoration相容性 

温度 

55℃ x 72小时 

RT x 72小时 

泄漏 

真空度、灌装量和时间 

灌1/4容积,-0.026MPa,5分钟 

灌宣称的容积,-0.06Mpa,3分钟 

产品残留量(泵装) 

 

小于2% 

除一些地域法规外,没有特别要求 

从上表中可以看到在测试条件方面,日本的标准是全面高过全球标准,温度方面5℃和更高的温度环境是通常要被考虑的,这也是为了模拟更严酷的环境温度,不难理解成品高质量要求也来源于测试中的高标准。

最后,日本同事也为我们列出了几条比较典型的在日本上市的产品包装开发时所要考虑的部分: 

如图,在3L/min的水流下(45角喷向泵头),以一次/秒的速度按压泵头持续20秒,模拟淋浴时消费者按压泵头使用产品的情况,最后测试进入容器内的水有多少,以明显高于非防水泵为接受标准。 

  

修改前:没有R角,相对尖锐,开盖时特别明显                修改后:增加R角, 

使得smile相对圆滑,不再有尖锐感 

高的质量要求也造就了挑剔细腻的消费者群体,开盖力和压泵力也是不少投诉的目标,验证盖子/泵的功能时要特别注意。 

 

  

 

对于泵来说,以3CC的泵为例,通常日本的标准是以小于30N为接受,大部分日本供应商的泵都采用soft touch小线圈直径的弹簧,能做到26N的水平。 

而对于盖子,日本标准要求在干或湿的条件下(即首次开盖和沾料后开盖)都能有稳定的8~14N的表现,显然这对材料的选择和盖子的设计都是有特别要求的。 

    过细的笔画在印刷时的模糊是不能被接受的。 

    在日本,有很多诸如屈臣氏的个人护理连锁店,他们通常是按需订货,就造成了他们的主要物流方式并非整箱运输,而是会如同下图一样,将同公司其他产品或者竞争对手产品放在周转箱中运输到各个门店,所以自然日本的开发也要讲此类情况模拟出来作为运输测试的一部分,其中特别关注泵头的松开和瓶身标签等的划伤。 

    日本的质量和研发的同事会以非常清晰的方式量化缺陷的描述:以晶点/流纹等为例,通常的规定是诸如,在多大直径的面积上允许有直径或者长度为多少的点和条纹多少个,非常细致和严谨,让在线或者成品检验的同事在执行的环节非常得心应手,同时不同的项目,他们还会定做例如透明三角板的工具,将限度的尺寸特别的划分好,便于直观的判断,实在是非常令人印象深刻。 

以上是一些简单的总结,希望此文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帮助,也使质量这面大旗能树立在各位开发同僚的心中,谢谢。可以预见的不远将来,中国的产品质量要求势必也会向我们的这位邻国看齐的。

全文完